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商周时期,耒耜普遍使用,农作物种类丰富。
→使人们生活从频繁的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①、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初步推广,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出现耦犁,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②、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出现垄作法,西汉出现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北方)和耕耙技术(南方),宋朝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③、水利灌溉: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变法运动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评价: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受土地兼并、战乱、政府政策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具有脆弱性;关系封建政权存亡;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化进程、妨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4、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与自成体系,精耕细作,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业①、经营形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成就:冶金业: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业:商朝出现瓷器,东汉产生成熟的青瓷,北朝产生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青花瓷,明清出现彩瓷和珐琅彩,景德镇号称瓷都。丝织业:商朝出现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西汉开设长安东西织室,唐朝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的苏杭是丝织中心。③、地位:由国家权力支撑,代表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素称发达,领先世界。2、民间手工业①、经营形式与产品分配:家庭手工业是农民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
1
f庭消费;民营手工业由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②、主要成就: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明中叶后,使用花楼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艰难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艰难原因:小农经济的制约,战乱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