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投资基金和证券寻求更高回报的机会,而公司借款人可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削弱了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2、好处1)脱媒在消除一些传统的工作的同时会创造出更多的职业。在脱媒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来许多各类新的不同形式的媒介。2)调整中国金融业格局,改变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的现状,提高资金效率。3)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和债市的发展,改变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过高的现状。4)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3、带来的问题1)由于银行利率尚未市场化,各家银行资金来源锐减,削弱其信贷投放能力。加大央行基础货币发行压力,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2)在启动经济阶段,银行“脱媒化”、信贷投放趋于萎缩将影响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与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使央行货币政策反周期操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增大启动经济的难度。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七次降息,银行利差进一步扩大,试图以此扩大居民消费及银
f行信贷投放,结果均不理想,银行“脱媒”、资金分流是十分重要的原因。3)银行“脱媒化”使股市风险加大,规范股市运作,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已成为金融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4、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1)挑战◆资金来源的总量受影响,负债结构呈现出短期化趋势;◆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定价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客户不断分流,必须加大对风险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入力度。◆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2)机遇催生资产业务创新发展,改变高度依靠存款支持业务发展的现状,实现业务转型。◆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5、银行应对1)加快调整经营模式,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和人力资源两大关键问题。◆以“部门银行”为主向“流程银行”转型,实现高效运营服务与有机管理风险的统一。◆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行政级别导向型向战略导向、业绩导向和技术导向型的转型。2)调整现有客户结构,大力发展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将来的信贷业务要逐步压缩到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对大企业的服务,将来发展以投行、企业风险管理业务为核心的固有业务。3)推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盈利能力低,从对客户群体的粗浅分析提供无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