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对于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一个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过程。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质疑的,但也必须考虑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经济后果,因为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有决定性的影响。笔者认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1.经济环境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存,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完善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够规范,某些领域目前仍缺乏较为规范的公开、活跃的市场。另外,我国仍存在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其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很难说是公允的。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完善,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十分困难。2.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会计准则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职业判定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因而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职业判定的余地和要求。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定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定,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3.应用公允价值缺乏应有的技术手段。如无市价或市价不可靠时,会计人员还需利用各种估价技术,参考本质上具有相同条件和特征的另一项资产交易的现行市价、折现率等交易条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