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被丢在了观众席,他们参加A社团的初衷是学习B球,而不是当观众,几次被冷落之后学员自然而然就伤心的退出了社团。部分会员不喜欢例会,因为他们将自己定义为社团中的旁观者,去开例会就如同去看别人表演,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自然觉得例会很无聊。还有一些细节也表现了社团对会员的关注度不够的,如部分会员反应,在安排社团活动时管理层往往根据大二的自身情况来制定活动时间表,导致活动时间与大一新生的学习时间造成冲突,从而失去了参与活动的机会。(2)会员享受的权利太少经过调查发现709的会员不知道自己交的会费用在了什么地方,362的人认为这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交纳会费是会员享受权利的前提,可许多会员交纳了会费仍未享受到任何权利,甚至连自己交的会
f费也不知去向。当大一新生加入了自己喜欢的社团,最初他们就想知道此社团是在什么时间展开什么活动,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但是部分社团未将他们的活动规划告知会员,或者社团的活动规划只是规划,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会员在社团中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活动和老师授课,可部分社团很少进行活动或者没有授课,这一权利上会员也无从得到保障。(3)社团的活动质量不高一部分会员反映,现在的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部分活动有做秀的成分,大部分同学们觉得背离了社团活动所谓的意义,社团的活动不能良好的调动大部分会员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一部分的会员则认为自己协会的活动很好,对自己很有帮助,参与活动是值得自己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可惜有些社团未能持之以恒,活动做了几次就不了了之了,有些遗憾。更有会员反映,一个学期都未能了解自己的协会举办过什么活动,更谈不上参加了,就更没有从活动中得到意义了。(4)授课内容曲高和寡大多会员加入协会的目的是学习某种技能,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该项技能未能了解很多,基础较为薄弱,面对授课老师的专业讲解,他们只能敬而远之。更有些老师授课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系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发现的问题是在中国高校这个特定的大
f环境内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在中国当今社会中,部分法律没有真正的完善,大部分人的诸多基本权益都很难得到保障,就更不用说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的权益维护了,这也是大多会员维权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活动经费还有可投入精力都十分有限,极大的限制了大学生社团活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