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来衡量央行独立性,指数越高,独立性越强。⑵CUK指标。该指标根据各国的中央银行法等法律,从16个方面来评估央行独立性,指数越高,独立性越强。⑶LL指标,即政府借款限制指标。央行向政府放款的法律限制越严,LL指标越大,独立性越强。⑷POL指数,即政治脆弱性指标,反映政治不确定与央行行长的更替之间的关系。通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POL指标更好地反映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际情况。”④④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二、
f1995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按通常意义上的衡量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⑤⑤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不足体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第一,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没有货币政策决定权。《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说法并不清晰,没有指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具体职责与地位。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第一章第2条中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第二十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或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时,应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这些规定就指出了该委员会有讨论、建议的权利,但没有决定权。这一情况与美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等中央银行不同。这些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有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这体现了我国央行独立性不足的现状。第二,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官方色彩浓重,缺乏代表性和专业性。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13名代表中,只有一位学者,其他代表均为政府官员。(而且代表中的金融专家往往也有一定的官方色彩。)“政府官员考虑的事情是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往往有滥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动,这与币值稳定的目标会发生冲突,从而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终极目标的实现。”⑥⑥第三,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待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实践的一大发展趋势。”⑦范方志先生认为,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还存⑦在以下问题。首先,公布的金融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不足。其次,货币政策委员会没能起到引导公众预期的作用。最后,货币政策司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很少提及对将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预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