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高考改革制度下对地理教学变革的新思考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且在浙江省与上海市推出试点方案,2017年将全面推广,从此“新高考时代”来临了。一、新高考“新”在哪里现行高考太过注重通过考试选拔,而忽视了原本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高校和社会所需的人才。新高考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并且以后也没有了一本、二本学生类别,更没有了高考“状元”之说,因为一个省的“状元”可能有几十个,而且每个“状元”选择的科目也可能不相同。有的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在政、史、地、物、化、生及技术七门功课中任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没有了文理之分,而且都可以在两年考两次,学生既可以选学自己擅长的科目和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也是新高考最大的不同之处,留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根据生涯规划、专业取向和兴趣特长进行自主选课,因此学校应该打破传统的行政班,大力推进选课走班,倡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层次和进度,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最好的条件。在新的走班制度下,学生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讨论话题,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更满足新课
f改的需求。二、新高考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成败。地理教师应该多思考地理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清晰学习方向,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尽心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研究学业水平考试。选择地理的考生可能绝大多数是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地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没有对话的单向教学和知识填鸭,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作为主要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但是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在新高考形势下的地理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且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重点指的是考纲中明确列出来的,往年高考中不断出现的知识点;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