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练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2.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C.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4.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5.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6.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起了巨大作用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7.近代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思想主旨是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8.右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f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