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精品教案
《劳山道士》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中的实词,特别是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2学习运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方法。3认识心术不正、投机取巧的危害性,真正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重点难点】1重点: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2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作品的寓意。【相关提示】1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2劳山,现写成崂山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蒲松
f新课标精品教案
龄曾经借住太清宫中南配房中的西耳房,写下《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名篇。【正音正字】行七há
g揶揄yéyú【词语积累】1词类活用:请师之月光辉室光鉴毫芒(((名词作动词。为师)))笈jí稽首qǐ樵qiáo赉lài逡巡qū
xú
名词作动词。照耀名词作动词。照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字:A,须眉必见B,门人然烛来C,王窃忻慕【朗读课文】【初学课文】1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2请三分钟,讲述这个故事梗概。3用几句话,简单概括故事内容。【课文分析】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求师学法。第二部分(第2-4段),发展,师父教法。第三部分(第5段),高潮、结局,演法失灵。(((见同现,呈现然今燃,点着忻同欣,欣喜)))
f新课标精品教案
全文按照“求师学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的线索安排情节,脉络清晰,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忻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本文心理描写比较成功,作者准确勾勒王生的内心,使一个心术不正、投机取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蒲松龄的生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