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郝翠红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02期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小学课堂开始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既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课程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启发式教学法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具体课程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业,而且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述启发式教学法,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重视的教学方法。他曾论述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指的是发愤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然后把头脑中的知识表达出来;“发”指的是激发引导;“悱”指的是积极思考后要表达却表达不清,要求老师予以解答,使其明白清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其外在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激发引导,指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把书面内容变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变为应用能力;“发”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体现,其在教学过程中,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