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经理层执行的职责明确、岗位清晰、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从中国一些企业有内部制度,但没有很好地执行,其中往往是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带头不实行,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
f设,给舞弊行为创造良好机会。《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管理层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今后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明确企业管理层应负的责任。只有企业由上到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才能推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有效防范财务舞弊。2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财务舞弊。没有风险评估,会计信息就会一团糟。为了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在对影响财务真实、可靠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应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内部控制手段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现代企业财务可能存在己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应主动地去寻找风险,探寻经营活动和会计活动中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要有防患风险的意识,对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消除财务上可能存在诸多隐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测和评价,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才能有现实的可运行性和有效性。2完善控制活动,建立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控制风险的手段包括职责划分、实物控制、业绩评价等。这些控制活动都可以减少虚假财务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负其责,相互制约。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等措施。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单位在设计、建立内控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是不相容的;其次是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丁授权批准控制的措施,企业应明确办理各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机制及程序,明确责任的分配和授权,严禁越权操作,有效避免财务舞弊现象发生。从机构的设置上,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应彼此监督,互相牵制。3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