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2CuSO42H2O电解2CuO2↑2H2SO4,可得出一些可
方便计算的关系式,如
H=2
H2SO4=2
Cu,
Cu=2
O2等。9.(2007全国Ⅰ理综)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C.p(H2)>p(O2)>p(Ne)9.答案:D
B.p(O2)>p(Ne)>p(H2)D.p(H2)>p(Ne)>p(O2)
解析: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度、同体积的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题的关键是
比较三种气体物质的量。设三个密闭容器体积相同,当密度都相同时,由m=ρV,可知三种气体的质量相
同,设每种气体的质量都是1g,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Ne)=20181ggmol1,
(H2)=2g1mgol1,
(O2)
=32g1mgol1,则:
(H2)>
(Ne)>
(O2),所以:p(H2)>p(Ne)>p(O2)。
点拨:比较气体压强大小,同学们习惯于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常见的几个推论来分析,但本题不能直接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答,试题有一定难度。本题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解,pV=
RTpV
=MmRTp=VmMRTp=MρRT,所以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气体的压强(p)与分子量成反比。
10.(2007全国Ⅰ理综)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mol
B.11mol
C.12mol
10.答案:B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情况如下:
D.13mol
2mol氧化剂CuIO32得电子22mol,所以,1mol氧化剂得到的电子为11mol。点拨:2molCuIO32与24molKI反应,但作还原剂的KI并不是24mol,而是22mol,因为有2molI没有发生氧化反应,保留下来,以CuI形式存在,很多考生忽略了这一点而误选C。11.(2007全国Ⅰ理综)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fA.KClO3(加M
O2催化剂,加热)C.H2O2(水溶液,加M
O2催化剂)11.答案:A解析:各反应方程式如下:
A.2KClO3
M
O2△
2KCl3O2
B.2KM
O4△K2M
O4M
O2O2
B.KM
O4(加热)D.HgO(加热)
C.2H2O2M
O22H2OO2
D.2HgO△2HgO2
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各选项中的物质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KClO3。点评:考查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醒同学们在学习、复习时要对常见气体的不同的制备方法、原
理(可拓展到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纳和比较。
12.(2007全国Ⅰ理综)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
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