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r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r
3、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因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诉讼活动的制度。r
4、上诉:是指法定的诉讼参与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时,依照法定程序要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r
二、单项选择题r
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r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r
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r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B刑事责任。r
A.应当负B.不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r
3.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深。某日两人又发生争吵,二人决定决斗。决斗中,甲将乙刺成重伤,乙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亡。乙的行为属于D。r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过失犯罪r
4.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D。r
A.是否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B是否开始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r
C.是否是在犯罪行为终了之前停止D.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r
5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D是不正确。r
A.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B.有关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r
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D.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r
6.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是D。r
A.拘传B.取保候审C.逮捕D.拘役r
7.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D无权行使侦查权。r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r
三、多项选择题r
1.下列机关中,有权就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CD。r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公安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r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BC的,应当负刑事责任。r
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敲诈勒索罪r
3.缓刑适用于被判处AC的犯罪分子r
A拘役B.管制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r
4.关于两审终审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D。r
A.两审终审制,是我国诉讼的基本制度r
B.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r
C.任何案件必须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能终结r
D.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其判决即使经过二审也还未生效,还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r
5.起诉应具备的条件包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