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简称物流需求系数。1991年至2009
f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年间,物流需求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需求系数发展最快的是工业品物流,其次为进口货物物流;再生资源、单位与居民物品的物流需求系数波动持平,而农产品的物流需求系数反而下降图2)。
图2各类物流产品的每单位GDP需求系数2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幅回落,物流业效率逐步提高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54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2007年回落44个百分点。
从1991年至2008年,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缓慢下降,从24左右下降到215。特别是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例下降趋势明显,由1991年的171下降到2008年的61,平均每年下降约0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效率正在逐步提高。3物流业增加值不断增加,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物流业增加值是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是衡量物流业及经济发展水平的
f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重要依据。2008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996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6,比1991年的1851亿元增长了10余倍,年均递增100,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约2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物流业发展越快,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越快,综合实力增强。发展最快的是流通加工业和包装业,年均增速为223;其次是邮政业,年均增速199表1)。表1物流业增加值构成与增长速度流通加工业邮政业物流业增加、包装业增加值值合计增加值532916338222320114372219918511000199651000150
年份1991年
工程
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增加值增加值152682414308717141593298449180
贸易业增加值1931042602130165
增加值万亿)构成增加值200万亿)8年构成年均增长速度
二)区域布局1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数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中部
截至2008年底,全国物流业法人单位数为133万家,其中,道路货物运输和运输代理服务业法人单位最多,分别为53万和36万家。法人单位的区域布局呈现“411”格局图3),其中,“4”是指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四大区域,“11”是指东西物流通道和南北物流通道。四大物流区域的法人单位数占全国的4成以上;重庆、四川、安徽、湖北依附长江流域优势成为东西物流通道;河北、河南两省在地理位置上南北相连,承载着我国南来北往大量的物流活动。截至2008年底,全国专业物流从业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