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与筛分破碎作业按破碎产物的粒度不同分为粗碎中碎细碎粉碎破碎作业按其在选矿煤工艺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准备破碎,最终破碎。破碎基本理论破碎理论是研究矿石在破碎过程中能量消耗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确定外力破碎矿石时所做的功的学说,也叫破碎的功耗学说。
虽然人类使用破碎工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提出破碎理论还是19世纪的事情。在选矿厂中,40%60%的动力消耗是在破碎和磨碎作业中,这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物料块破碎是沿最脆弱的断面裂开的。这些脆弱断面在物料块被破碎后就不存在了,所以在物料破碎过程中,脆弱点和脆弱面逐渐消失。随着物料粒度的减小,物料变得越来越坚固。因而,破碎较小的物料时,消耗的能量就较多。破碎物料块所消耗的功,一部分使被破碎的物料变形,并以热的形式散失于周围空间;另一部分则用于形成新表面,变成固体的自由表面能。1面积假说破碎理论的面积假说是由德国学者PR雷廷格PRRitti
ger于1867年提出的,这是最早的系统的破碎理论。事实上,物料表面上的质点与其内部的质点不同,物料表面相邻的质点不能使其平衡,故物料表面存在着不饱和能。破碎过程使物料增加新的表面,为此雷廷格认为:物料破碎时,外力做的功用于产生新表面,即破碎功耗与破碎过程中物料新生成表面的面积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1与物料的破断面的面积增量dS成正比。即:dA1K1dS式中K1-一比例系数2体积假说破碎的体积假说是由俄国学者吉尔皮切夫与德国学者基克各自独立提出的。体积假说认为:将几何形状相似的同类物料破碎成几何形状也相似的产品时,其破碎功耗与被破碎物料块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2与破碎物料块的变形体积的微量dV成正比。根据体积假说,破碎功只与破碎比的体积假说与虎克定律有关。3裂缝假说裂缝假说是由FC榜德FCBo
d在整理了破碎与磨碎的经验资料后,于1952年提出的介于面积假说和体积假说之间的一种破碎理论。裂缝假说认为破碎矿石时,外力首先使物料块产生变形,外力超过强度极限以后,物料块就产生裂缝而破碎成许多小块。榜德提出的个计算破碎功耗的公式为:式中W将单位质量物料从粒度为F破碎到粒度为P时所用能量;F80%的入料所能通过的方形筛孔宽;P-80%的排料所能通过的方形筛孔宽;Wi功指数。Wi是理论上不限定的粒度破碎到80%可以通过100μm筛孔宽或65%可以通过200网目筛孔宽时所需的功,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物料粉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