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生物课堂的改革
作者:刘艳艳于永钱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7期
在2011年10月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四两拨千斤”的教改探路者记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主要讲述了她的课堂从以前的上课挥洒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风格通过逐渐探索改成了“不讲”的课堂。“不讲”的课堂即指:指导学生课前深入阅读,完成学习计划书,给学生提供教学大纲及目标,让他们自己整理笔记,学生进行讨论后,适当进行点
拨……在她的生物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开放的、快乐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许多原来并不被看好的学生也成了学生物的好苗子,许多理科学习差的学生越来越爱生物。名师王春易,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讲课,改变了多少年来既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最初找不到自学方法,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地方,学生爱上了生物,爱上了探究知识的过程,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王老师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让传统课堂、传统学科焕发出了新的魅力和光彩,这正是新时代的教育最需要的“改变”。
看完这篇报道后,我深有感触!在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观念下,特级教师都可以从课堂的主角转为幕后导演,我们还有资格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吗?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倦怠的心理吗?同时,我还在另一所高中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的报道和学习了现场课堂的教学模式。回来后又研读了一下杜朗口中学的高效课堂。然后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像我们这样的农村普通高中,有些少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时教师讲了一节课的内容,他可能一个知识点都没有掌握。我们能否也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虽然现在是高三的复习阶段,但学生出现上述问题的现象更
明显对于特困生而言,基础知识放在一起很容易混乱,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复习时也有些吃力。在关键的复习阶段,怎样在保障课堂高效的同时,让学生乐于参与、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且各有所得呢?我打算先在素质较好的三年一班做一次新的尝试复习课《染色体变异》。课前:(1)把学生分为六组,每组6人,编号1~6,1、2号为学习生物意识强和成绩好的学生,3、4号为一般的学生,5、6号为较困难的学生,1号为小组长。(2)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好复习导学案(包括自主复习知识点、易混点探究、对应习题等)。因为是第一次创新,知识点和题量不能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