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伊通镇第五小学
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二、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为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舒展个性创造必要条件。本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生动但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乐意阅读的童话故事。根据本文特点,笔者在教学时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想、说、演,在读中逐步受到情感熏陶,理解文本内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及人文素养。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刻意追求教材书中的唯一标准答案,要尊重课堂中每一个成长的生命,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读出狐狸当时说话的语气。3、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展开想象,练习说话,逐步悟出“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
闫新宇
1
f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懂得乌鸦是如何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五、教学准备:1、头饰、贴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húli2、课前板书:11六、教学过程(一)以图片谈话导入和乌鸦
1、(出示乌鸦图片)同学们认识它是谁吗?听过与它有关的故事吗?相机将图片贴在适当的位置上。2、(出示狐狸图片)认识它吗?看老师板书:狐狸,指出“狸”字音的变化,揭题、齐读课题。3、过渡: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出示要求)读一读,标一标:a请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标出自然段的序号。c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2、(1)棵叼自渎课文,标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