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7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分析
又一轮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探底的概念越来越高,最先受中国泡沫经济恩惠的建筑业将同样率先遭受
打击。
危机早已埋下伏笔
错过了2009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却埋下了更大危机的种子。短期的快感,往往会带来更长更深的痛,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样的痛。
早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中国建筑业喊了一阵子“冬天来了”之后,迎来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盛夏。很多人以市场经济的思维错估了形势(典型代表是万科),没料到中国政府终以一己之力,以四万亿中央投资带动数十万亿地方政府和民间投资,掀起一轮全国投资热潮,短期内缓解了当时国内和全球经济萧条的威胁,却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房地产泡沫、通胀和实体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特别是耽误了本该早已启动的经济转型升级,导致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建筑业就是最典型的行业之一。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以一个更大的泡沫去缓解一个已经本身不小的泡沫,还要帮一下西方发达国家,过于托大,自身的危险度大大提高了。
2007年中国正值宏观经济调控攻坚阶段,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迫使中国放弃初见成效的调控。在四万亿刺激之下,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地方政府、开发商开足马力大搞基建、大搞房地产,以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终带来2010年发端2011年疯狂的通胀。从2007年至2011年的四年,中国经济政策转了720度,从调控到大力刺激再到调控。无长远战略考量,致使整个宏观经济饱受折腾,民营实体经济终于难以hold住,内外因素夹击,大受挫折,元气大伤。
政策短期变化突然的结果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之名下,终于国进民退。政策、资源、项目向国有大企业倾斜,民营经济受到压制,整体经济活力衰退。
没有大量中小微型民营实体经济的支撑,高企的房产价格和物价只能成为刺穿中国经济机体的利剑。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投资总是中国经济的最爱,过度的投资最后结果是效率不高和经济转型难以启动,最终中国经济的这一轮回,只延迟了泡沫破灭时间,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现在逐步到了总结账的时候。
投资经济受益最先的建筑业无疑将处在风口浪尖上,处于上下游夹击的痛苦深渊之中。
更冷冬天终究来了
冬夏交替也是经济正常规律,就像人类不能战胜自然规律一样,人类也还不能完全控制经济运行轨迹,只能用更长远的策略来减弱短期负面影响。准备接受更严重的较长时期的挑战才是一个务实的想法。
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欧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