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题1空气
考试要求: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3、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注意: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2、实验装置(见书P27)注意:(1)装置要求是气密性良好;(2)在集气瓶内要预先加入是少量水,目的是用来吸收白烟和冷却降温。)3、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点燃4、反应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
5、实验结论:(1)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还可说明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因氮气不支持燃烧,因此红磷熄灭后还有残余的氧气,导致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6、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7、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1)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是什么?答: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A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组成(考点二)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比氧气约为4: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