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东店铺运营的十大误区
作为运营,我们经常会受制于公司、京东、竞争、资源等因素,产生一系列的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运营对运维操作等影响,乃至于影响对行业大盘的判断和对己方达成目标路径的选择。京东平台,与其他的平台,也会有一些不同之处,因平台逻辑差异,操作方法略有不同,如果将其他平台的经验带进京东,那明显会进入非常大的误区。本着与同业探讨京东平台的运营策略的目的,以及借此机会抛砖引玉,获得一些更具实操的策略及方法,特赚本文,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误区一、做电商就是做流量,没有流量就玩不转
从做网媒的流量为王,再到做电商的流量为王,笔者全部经历。客流量进店的增长与庞大,商品及店铺曝光率的增长,自然是让店铺运营心跳。但作为各平台都玩了一遍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流量真的不重要。流量是什么?广义一点,流量是PV,狭义一点,流量是UV,如果再拓展一点,流量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曝光率。如果运营过于执着于流量,执着于进店UV,往往很容易忽视掉最基本的选款、店铺优化、产品升级换代、上新规划、服务等更加重要的事务,忽略了电商本质。电商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更加质优、款式美观、功能实用的商品,满足多样性的、具体的线上用户需求。也就是说,电商的本质,就是用户需求。而作为运营,最重要的核心任务,是挖掘用户对自身所在类目产品的需求,对接公司及工厂的进货、开发与生产,和日常运维的架构、管理。而流量的获得,从开设京东店铺时候起,是可以通过搜索、产品优化、页面优化等来逐
f步积累。过于执着于流量,要么沦为炒货卖家,要么很快就会面临资金缺口的困境和瓶颈,甚至会因其他因素的确实,而导致店铺成为“过路店铺”,买家来看下就不来了,买了一下的买家,下次也不再来了。这样就完全没有办法累计销量,做起口碑,更不用谈什么产品品牌了。
误区二、京东的买家不计较价钱,定价越高越好
入驻京东,也有一个合同期了。由于近几年,一直在做非标类产品,进京东时,做的也是非标类产品,具体来说就是休闲鞋。上一个合同期,做得比较郁闷,并不是没有思维方法,而是处于积累阶段,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暂且不谈吧,只是顺带提及一下。做京东的过程中,针对非标类产品,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按照我的初略估计,很多同样价钱的非标类同款产品,在京东是会比其他B2C平台上的价格高20100。按照专业的说法,可能是在平台上加价率是05,10,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