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比如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三分为“他”、“她”、“它”,实则只是人为的区分,在语音上没有任何标记。
汉英方位词差异及共性
东南southeast
西南southwest
西北
orthwest
东北
ortheast。
从显性特点看,英语与汉语在这些方位的表达正好相反。这是它们的个性,但是换一个角度,只是方位坐标的取向不同。
本质上没有区别。汉语是以东西为坐标,而英语是以南北为坐标。
深层次的思考:汉英为何存在这一差异?
语序重要!!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因而语序格外重要。比如:
(1)张三喝了酒。
(2)酒张三喝了。
(3)酒喝了张三。(指不合语法)
问题:
(1)(2)可以说,(3)不可以说,为什么?(1)(2)语序不一样,表达功能是否相同差异何在?
比较、分析
(1)下午你吃了什么?
(2)下午你吃了什么呀?
(3)下午你吃了什么呢?
(4)下午你吃了什么嘛?
(5)下午你吃了什么吧?
(6)下午你吃了什么吗?
语气词的使用与无、不同语气词的使用使句子有何差异?
汉英互译
我们学习英语等第二语言,以及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总习惯先译成第一语言(母语)。现在的翻译水平相对以前有了很大
提高,但是仍有很大不足。最早的翻译机错误百出。如:
给我站住!Givemeastop
Howareyou怎么是你?
Howoldareyou怎么老是你?
外国学生在了解成语、以及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语句时,总是会犯一些中国学生不可能犯的错误。比如“添砖加瓦”的比喻
义等等。外国学生说话,可能语音很标准,但是不够灵活,如省略、倒序、添加语气词等,一旦添加成分过多、停顿太多,
学生就会有接不上茬的感觉。
教学方式
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每次一个专题,同时每次布置一个思考问题。以提高语法分析能力为主,而不以介绍语法知识为重
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的语法教学技能。
教师主讲,同时穿插学生的练习、教案撰写及具体训练。
问题:
汉语中的方位词使用相对较灵活。比如:
(1)、在手里、在手上、在手中
(2)、在父母的关怀下、在这个问题上、原则上
问:“上、下”有何隐现规律?
第二讲
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XX从§胜¨与§败¨说起
一、关于“胜”与“败”
1984年5月13日《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报道同一新闻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标题:
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光明日报)
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北京日报)
差别在于第一句是§大胜¨,第二句为§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