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洛神赋图赏析
1绘画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教育体制,管理也逐渐多元化。美术教育也通过官学教育体制和私学教育得以继承和发扬,继鸿都门学之后的又一专业艺术教育机构麟趾学,且迎来了中国美术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全国长期战乱,南北对峙,朝代频频更迭,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而且,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传神传”“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提出。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是人才辈出,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孕育了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其属于密体画派,以区别与南朝梁张和唐代吴道子的“疏体”。其笔迹周密,紧劲连绵,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又称为“铁线描”。
f2画家背景顾恺之(346年407年),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林”画派,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祥”,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甑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f3作品介绍绢本设色、是一幅长卷,纵271cm、横5728cm此卷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的表现了三国时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该画对人物心理刻划的成功及善于表达情感内容的精深造诣,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新发展。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洛神赋图卷》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题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遇而恋爱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画家把人物的神韵风姿表达得惟妙惟肖这是前无古人的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