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形势与政策3班
讨论课发言稿
中国语言文学系00920030朱博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
一、何为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出口导向”,或称“出口替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展经济学所热衷关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1973年由耶鲁大学的谷斯塔夫拉尼斯首先提出。该理论建立在“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古典观点的基础上,意思是指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来代替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日益恶化的贸易条件。出口导向”不仅指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的出口,而且更着重强调资本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我们常提到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就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通过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带动整个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来,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总的来看,中国处于世界制造业供应链的低端,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技术、资本产品,出口的是以原材料、中间产品为投入品的加工贸易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出口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为辅,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居于劣势。中国的外贸出口完全是一种粗放型出口模式。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可替代性,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国家(如一些发达国家)往往也会转而购买本国与进口相竞争的产品,尽管本国生产此类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此外,出口导向战略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高,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当下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实质上属于粗放型、出口产品可替代且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的外贸战略。三、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维系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型出口导向经济模式,此模式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达瓶颈,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由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滞后性,08年我国并未大规模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伴随着欧美日等我国出口国的经济下滑,对我国出口品需求减少,09、10年我国出口型企业遭受重创。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几近停滞甚至倒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是难以长期维系的,主要原因如下:1生存空间日趋狭窄。国际市场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及其购买力是相对稳定和有限度的,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行列中,并且一些像印度等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市场进入能力日益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