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直播、各类APP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在社会大环境和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客观地分析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全面深入认识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一、新媒体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新媒体是建立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的统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生动、互动性强、可以快速通过人际关系链传播等。当代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每个人至少都关注一种以上的新媒体,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在网上。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媒体内容鱼龙混杂,部分负面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正如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和微信“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等口号所描述的情况,每个人都可
f以是一个自媒体,有能力随时随地发表言论、提出个人见解,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发声。一些网络谣言、过激言论和未经核实的信息带着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涌向思想相对单纯、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还很少的大学生,给他们的思想意识带来消极影响。新媒体内容监管乏力,对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带来负面影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正式建立起针对互联网行为的比较全面、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互联网上的各种思想言论五花八门、难以控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网络犯罪和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新媒体中发表观点的主体“无限多”与政府管控能力的相对有限,内容发布无需审核与政府事后监管手段的相对被动的现状,都导致新媒体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带来道德缺失和自我意识突出的现象。如果缺乏相应的指导与规范,个别大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不法分子引诱利用,触犯法律而不自知。有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把学习到的一些知识技术,运用于制造电脑病毒、侵入政府数据库、窃取他人隐私、获得别人银行账户信息等,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触犯法律的后果。二、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