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资金。2、调节宏观经济:货币的供给量影响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投资、消费需求。货币供给量增加了,导致了人们的投资、消费需求都增加了,如果投资、消费需求超过了一段时期内商品的供应能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会通过利率调节,利率下降,人们加紧消费。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这种影响,在不改变货币供应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来调节经济。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如果中央银行不想改变总的货币供给量,那么只能调整利率,达到改变需求的目的。于是中央银行只能降低利率,刺激人们对货币供应量的需求。如果供给小于需求,那么采取提高利率,就是给所有存款人的报酬增加了,就会使
8
f需要货币资金的人减少了,因为借用资金会使利息支付的多,成本增加,所以货币需求量就会下降。同时,利率提高,给了剩余资金的人报酬率提高了,货币供给量会增加。3、媒介货币向资金转化当所有的存款人都能获得利息回报时,人们把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把资金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这样,媒介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4、分配收入无论是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还是个人存入银行的货币,都可以获取利息,而利率的变化,影响到了人们的利息收入,这也在一方面影响了收入的分配。(二)微观调节功能1、激励功能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去偿还利息,所以,利率的变化会刺激企业加速资金流动,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以偿还利息后还能得到较高的利润。2、约束功能商业银行给工业企业贷款时,都需要对企业的信用及资产状况进行分析,保证贷款的收回,这就要求工业企业能够保持较高的信用及资产状况,无形中贷款对工业企业有了一个约束的作用。二、运用利率杠杆的客观经济积极条件1、稳定的货币环境稳定的货币环境能够使得人们把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随着利率的升高,人们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减少,随着利率的降低,人们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增加。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出现通严重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如是通货膨胀,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通货紧缩,尽管利率很低,人们也不愿意消费和投资。2、银行企业化3、企业“企业化”4、企业在资金上与银行的联系程序较高5、合适的利率水平6、得当的利率政策7、发育健全的金融市场8、宏观经济必须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体制三、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从本质上讲是指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即借贷资金价格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而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