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优化对策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优化对策
胡雪(陇东学院教育学院2008级专升本班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自从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的群体在我国出现。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科学的认识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实际的需要,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健全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已30余年,大中城市的新生人口中独生子女率已占到80以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正是独生子女大批进入高校时期,其比例急剧上升,历史注定他们将成为中国新一代大学生,而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对传统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摩擦,同时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
一、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概况国外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心理学家Gsta
leyHall1907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病态”,且多数美国人至今仍认为独生子女是不利的,他们认为独生子女有适应不良、自我中心、固执等个性缺陷1。从1898年至1978年的80年间,西方学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独生子女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一是健康。在这方面存在两种相反的看法,博汉农Boha
o
等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的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如非独生子女。而基尔福特Guilford等研究者则发现,独生子女的卫生习惯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好。因而他们认为独生子女的健康并不比非独生子女差1。二是智力。绝大多数研究在这方面的结论十分一致,即认为独生子女的智力比非独生子女优异。三是性格特征。这方面也有两种结论一种认为独生子女的性格具有特异性,尤其是具有两极性;另一种结论则否认这种特异性,认为独生子女在性格特征上与非独生子女相差无几。四是社会交往。一些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协调”、
1
f适应性较差,但也有研究证实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与非独生子女不相上下。美国当代研究独生子女的著名学者凡尔布To
iFalbo教授及其同事对1925年至1984年这60年间西方各国所发表的200多篇有关独生子女的经验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