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2010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配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它在2007年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它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实验区试卷的显著特色。3.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具体包括: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⑧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4.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是课改地区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特别是探究题的命题,会成为近几年高考研究的热点。我们从实用类文本的特点、《考试大纲》的说明和近几年的试题,可以预测2011年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趋势。①基础性试题: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②考查的重点:结合文体特征,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难点和热点:探究试题。探究的重点有两个方面: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④取材:首选人物传记,其次科普文章、人物访谈、消息通讯。第一节传记的阅读2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时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