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20蓄积作用accumlatio
: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或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分为物质蓄积和损伤蓄积。21癌基因(O
coge
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22抑癌基因(a
tio
coge
):指机体内正常细胞内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在DNA加合物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成为癌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23促癌剂:促癌剂单独不致癌,却可促进亚致癌剂量的致癌物与机体接触后启动致癌,与致癌物起协同作用。24safetyevaluatio
:安全性评价,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25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25染色体畸变分析(chromosomeaberratio
a
alysis):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26发育毒性Developme
taltoxicity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体之前内出现的有害作用,包括:结构畸形、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及死亡。27母体毒性指化学毒物对妊娠母体的有害影响,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28遗传毒性致癌物指进入细胞后与DNA共价结合,引起机体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癌变的化学物质。29epige
etics:表观遗传学改变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二简答、问答题
01、发育毒性表现为: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能缺陷。02、化学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03、化学致癌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04、危险度评价由四个因素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05、I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06、危险性分析包括三部分: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交流。07、终毒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08、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09、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