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主题设计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陈亮
一、主题内容分析
“光”这一主题是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物质世界”这一主题“能的表现形式”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常见光源、光和颜色以及光的传播三部分内容。常见光源是研究“光“这一主题的基础。要对光进行研究必须了解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些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太阳、手电筒、台灯、蜡烛等。光和颜色有着紧密的关系,有光才能看到颜色,不同颜色的光还能改变人们看到的颜色。人们在交通、生产、生活中利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保持直线传播路径,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光会发生反射,同时也会发生折射。人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研究及应用也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特点。光和影子的关系可以帮助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基本特性,同时光的直线传播也可解释日食和月食等常见天文现象的成因。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研究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反射进行认识,根据这些镜面不同成像特点以及对光的反射规律,人们发明了万花筒、潜望镜、聚光镜、广角镜等工具,为人类的生活服务。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会发生折射。阳光能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证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几种单色光混合而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具备不同的的成像特点以及对光的不同作用,人们利用这些发现发明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工具,促进了科学的不断发展。综上所述,常见光源是了解光和颜色的关系以及光的传播的物质基础,光的直线传播是研究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知识基础,光的反射与折射都是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现象。
1
f“光”主题内容结构图:
2
f二、主题设计框架
(一)“光”主题内容年段划分:
一级内容光源光与颜色二级内容常见光源光和颜色的关系光和颜色的应用具体内容自然光源及人造光源的分类和应用。有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色光能改变物体被看到的颜色。光与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阳光下的物体会形成影子。影子有长短方向的变化。光沿着直线传播。平面镜可以反射光。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偶镜的夹角大小与成像个数有关。反射平面镜可以反射光,并且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传播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玻璃中会发生折射。光的折射的应用。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会分解出红、橙、黄、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