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语言,看到
f一点点进步就给于表扬、鼓励,他就有可能建立起信心,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心,内动力也就随之而来,有了内动力,他的学习和他的其他行为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是抱养的,智商低下,有医院证明,由于学习成绩问题导致降级到新五年级我的班级,当时他补考的成绩是8分,几乎一张空白卷,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我可以让他顺其自然发展,因为他有医院证明。但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觉得这个家庭太需要帮助了、这个孩子太需要帮助了,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我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首先在师生距离上我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因为智商低下,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那么我就把他当做朋友,我与他谈心,和他聊天,不需要讲多大的道理,慢慢地他就特别喜欢和我交流,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有了这样的和谐基础,我再在功课上一点点帮助他,从最基本的开始,经常是一遍、两遍、三遍,好不容易明白了,过一节课后又忘了,再一遍、两遍,放学的时候又忘了,找到我说老师我又忘了,再给我讲讲,好吧我就再来讲。由于和谐的关系,他对我没有恐惧感,所以基本上一下课他就追我到办公室,让我给他讲,放学了又跑到办公室让我再重复帮他捋一遍当天的功课。对于他的这种态度,我总是在班里表扬他,这样他就更努力了,慢慢的他的成绩真的一点点的提高,期末他居然得了40多分,看到这样的成绩,我及时给他鼓劲,他从此也有了信心,之后更努力了。后来持之以恒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出现了50多分,60多分、70多分的情况,毕业考试竟然得了83分(当时还是全区统一考试)。他高兴、爸妈高兴,我更高兴。也就是从这个学生的案例中,我突然觉得关心、爱护、宽容有时会改变一个人。也就是从这个案例中让我明白了许多,也让我改变了许多,从而使我的工作也得到了进步。现在想起来,如果我当时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式,或置之不理,或严厉对待,可能都不会有这样令人兴奋的结果。现在想起来,我真的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我们的老师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比如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习惯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等等,如果我们用一种方法来面对他们,来要求他们,显然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要找不同的教育切入点,才有可能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学困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面临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