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
f遍:既写出了红之广,也呈现了星火燎原的蔓延之势。染:写出了山林的色彩浓烈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强调力度,透出猛劲,表现了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矫健身姿。鱼翔浅底翔:轻快,描绘出鱼儿在水中轻快自如游动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6、面对祖国寥廓山河,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明确:诗人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7、“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明确:谁主宰国家命运,谁掌握祖国的未来,即革命的领导权归谁?小结:一“怅”一“问”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此时的毛泽东已不是一个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哲人。
(二)探究鉴赏下片:
1、齐读下片,思考诗人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没有?明确:同学少年
3、这些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时间3分钟。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赏析。)明确:他们青春年少、意气奋发、关心国家、惩恶扬善、蔑视权贵、敢于当担。4、品读最后三句,体会“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明确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他们在革命浪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充满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3
f五、课堂小结毛泽东在“造像写意”时是游人,“借景抒情”时是诗人,“深沉发问”时是哲人,在“怀
人忆事”时已经成为了斗士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蔑视困难,敢于斗争,
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六、作业布置
毛泽东胸怀天下,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鸿鹄大志;范仲淹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周恩来一心为民,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信仰。你呢?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子,你的梦想是什么?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诗人形象
卓然而立的诗人胸怀天下的哲人振兴中华的斗士
诗人情感
深情凝望湘江水尽扫悲秋之寂寥怅问沉浮谁主宰同学少年是主人击水中流志凌云
4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