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重点1、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2、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3、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身固有的、较稳定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需要参照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简单地从一般教育本质的理解来推演是无法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从根本上说,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理解分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历史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认识的差异性及其现实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4、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而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我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和要求。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四个要点: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
1
f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专才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因此也有人认为专才教育就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总之,专才教育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关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这种通识教育已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二是从目的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三是从内容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7、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①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②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③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