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浩大
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
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
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试背上阕。
(二)下阕:
1、下阕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
时慨叹自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
“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
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
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
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
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
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
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
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
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
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
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
f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