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0425110101学生姓名张仪凡学院外国语专业日语2004级(1)班指导教师王坤职称讲师年级设计(论文)题目日本人の「をかく」と中国人の「面目を失う」からた中日の文化从日本人的“丢丑”和中国人的“丢面子”来看中日两国的耻感文化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意义:(500字左右。注:因文而异,文字上切勿效仿。中文:宋体;日语:MSMi
cho小四号字本页同。不能超页。)耻感文化是美国的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论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1946)中提出的与犹太教、基督教等“罪感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类型,她还认为控制日本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是“耻辱感”对于她的这种看法,,在日本社会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耻感文化再考》一书的作者社会学家作田启一认为耻感文化是全人类的共通现象,而非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格。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于潜移默化中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注意到知耻问题,孔子倡导要“行己有耻”,朱熹也说过“耻者,吾所固有善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固所系甚大。中国人的面子就是这种耻感文化的很好表现,”鲁迅先生曾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我认为中日两国耻感文化分别集中表现在“丢面子”和“丢丑”这两方面,因此选此题目,意在通过比较分析两国国民为保全“面子”和避免“丢丑”所采取的的行为方式,从而,找出理解对方耻感文化的途径,进而揭示耻感文化在中日两国乃至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耻感文化在中日两国的行为表现找出理解对方耻感文化的方法,进而揭示耻感文化在两国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中国人对“面子”的认识;2.中国人为保全“面子”所采取的行为方式;3.日本人对“丢丑”的认识;4.日本人在“丢丑”后或为避免“丢丑”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中日两国对“耻”的认识的异同点。注:不能超页。
f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论文主要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分析中日两国对耻感文化认识的异同,找出利于两国交往的有效途径。研究步骤及措施如下:1.收集两国与“丢面子”和“丢丑”有关的惯用语、成语、谚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并进行归类整理;2.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对耻感文化的认识及行为表现;3.听取学生论文写作讲座,掌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