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目标:1.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3.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4.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请一位同学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朗读一篇关于“月”的诗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出示板书: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情感的投射(板书)(一)、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师:同学们屏幕上的两幅作品是中西两位画家所做,他们表现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生:……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其《星空》表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不安。1.请学生介绍凡高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星空》师总结:重点讲解凡高是如何表现星空的躁动不安、旋转的笔触和流动的云。2.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然后尝试口头描绘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夜晚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经历了千千万万个夜晚,为什么只有这一个特殊的夜晚被记住?特定的情绪怎样影响我们对夜晚的感受?②.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请各小组的同学用10分钟画一幅草图。然后再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最后老师点评。3.画面的形式分析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点:材质:水墨;油画
构图:空虚;饱满笔触:轻松;急促、运动感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
f4.为什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