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美术
鉴赏的意义。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眼
睛”。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学法观察、讨论、思考、记录、理解、记忆
f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
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同学们自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二)讲授新课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2.问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进行美术鉴赏?播放多媒体张萱《捣练图》和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并思考。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主题内容年代材料历史背景作者创作意图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f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中国画后者:贫穷妇女让人产生同情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