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摘要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无论从决策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以后的运行阶段无一不体现“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详细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每一个阶段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提到今人在其上游兴修水电站给这种天人合一境界的破坏。最后得出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发展的但是如果考虑不周将会导致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都江堰天人合一哲学人与自然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峡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可对成都平原及其相邻地区实行自流灌溉。都江堰巧妙地兴建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百丈堤等渠首工程创造出独特的建堰治河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防沙治水经验与严密的维修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圆满地解决了引水与防洪排沙的矛盾历2200多年而不衰使人们长期受益成为现存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文化遗产”名录可是2001年直接对都江堰构成威胁的紫坪埔水库工程破土动工两年之后再以紫坪铺的所谓效益为由头紧挨着都江堰核心保护区又要建坝于是以无坝引水为灵魂的都江堰危在旦夕。
人们合理地建造和使用都江堰无一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哲学思维下面将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1决策阶段
秦昭王命李冰修建都江堰其旨意在于借助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来确保秦国的物资和人力基础进而统一中原。按照战国末年的情势唯一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就是南方的楚国。秦惠文王采纳了大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一举灭掉了蜀国然后借助了占据长江上游的地理优势攻打楚国。可是在进攻到楚国的桑榆时发现物质供应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前方的部队因而开始修建都江堰迫使岷江改道经过成都。这样一来秦国就可以借助岷江进行运输此外岷江之水进入到成都平原对那里的土地进行灌溉达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们利用岷江之水来灌溉发展经济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有诗词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施工阶段
李冰在到达蜀郡以后便开始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现今我们看到的都江堰所处的位置进行建造都江堰。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来修建都江堰当然还是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相统一的。李冰将当时的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了紧密的结合然后就开始了他的经典之作从而成为了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