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随后在1904年弗莱明利用这个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了电子管具有“阀门”作用,他首先被用于无线电检波。1906年美国的德弗雷斯在弗莱明的二极管中放进了第三个电极栅极而发明了电子三极管,从而建树了早期电子技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电子管毕竟成本高,制造繁,体积大,耗电多,从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研究人员发明晶体管以来,在大多数领域中已逐渐用晶体管来取代电子管。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电子管独特的优点,在有些装置中,不论从稳定性,经济性或功率上考虑,还需要采用电子管。第一个集成电路是在1958年见诸于世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实现了材料、元件、电路三者之间的统一;同传统的电子元件的设计与生产方式、电路的结构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例如可在一块6mm平方的硅片上制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进一步显示出集成电路的优越性。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等的需要,电子计算机应时而兴起,并且日臻完善。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四代,每秒运算速度已达10亿次。现在正在研究和开发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它们不依靠程序工作,而依靠人工智能工作。特别是七十年代银河计算机问世以来,由于它价廉、方便、可靠、小巧,大大加快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速度。数字控制和数字测量也在不断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字控制机床和“自适应”数字控制
f机床相继出现。目前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几十台乃至上百台数字控制机床进行集中控制(所谓“群控”)也已经实现。在工业上晶体闸流管(即可控硅)也获得广泛应用,使半导体技术进入了强电领域。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如空间电子技术、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遥感技术、微波应用等),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这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电子水准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电子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