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立、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市场规则的完善、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市场缺陷的弥补等仍需要政府的作用。因此,面对转轨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具有明显的缺陷、市场失灵的范围和程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客观现实,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在保护市场和弥补市场缺陷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高度集权传统和长期计划经济的实践所带来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惯性,使得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成为一种常态。其一,传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奠定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影响至今。其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的长期影响。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照俄共(布)建党制度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得到共产国际的长期支持,还因为原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人和“老大哥”,因此,在受资本主义封锁,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学习原苏联模式就成为中国抵御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寻求原苏联援助的需要。而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迅速跻身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家,并取得了二战的伟大胜利,对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各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学习的模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当然地选择了这一样板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从1956年起,新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探索并未能使中国从根本上突破原苏联模式的束缚,仍然是在原苏联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建设社会主义。直到1978年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才真正走上了扬弃原苏联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此,有学者认为:“我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路径依赖,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仍然存在”7。
再次,从东亚近邻的经济实践来看,“强政府”在“东亚奇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理所当然地成为实行“赶超战略”的中国学习的一个极佳样板。二战以后,日本、东亚“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赶超式”发展战略,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被称为“东亚奇迹”。在这一奇迹的背后,政府对经济强有力的干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具有能够认知和执行“强政府”的官僚体系等,都成为各种对于“东亚奇迹”进行阐释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在东亚,“权威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结合”是经济取得优异成就的核心8。李晓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