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初探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从开始的劳动密集型到技能密集型,转变到现在的创新密集型,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2015年5月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选择哪种专业,无论是否准备毕业后自主创业。通过这样的教育,能够明显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深度参与创业。当务之急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需要系统的谋划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体系(一)培养创新的意识与思维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开发学生创新思维。首先创新思维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在创新活动中占据关键地位,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具有创新意识的潜质,因此,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地、努力地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首当其冲。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积极付诸于行动,才能获得创新的成果;在思维方面,各专业应该开设《创新思维》必修课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独立创新的思维习惯,建立合
f理的思维结构,形成创新思维。(二)开设创业基础与实务课程该部分应该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基础,开设如《创业实务》必修课程,指导学生学会组建创业团队、把握创业机会与风险控制、进行创业资源管理、编制创业计划书以及企业初创与管理。该课程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启发创业意识、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技能”的目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公共选修课。(三)构建行业发展与分析模块该部分面向学生深度解读相关行业、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现状、人才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拟对企业、职业元素进行了分析,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商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建立、运营、改善和壮大企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把握创新创业方向、发现创新创业机会、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通过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融合行业发展与分析,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企业需求。(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