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理解文中的典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仕途坎坷的感慨,以及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把握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二、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从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
f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四、关于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
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五、朗读与预习六、讲读课文第一段(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
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