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分析上下上篇珠三角经济的未来会有大问题80年代开始独领风骚的珠三角现在也是全国经济发动机之一,但是已经没有了往日容光。从绝对数来看,这里还是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从相对数来看,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至于未来二十年,珠三角翻身的希望会很渺茫。主要原因并非大家通常认为的产业升级的问题,而是有更深层的原因:(注:本贴非地域贴,谢绝谩骂!欢迎讨论!)1、文化因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粤文化中的核心在于“超级务实”“去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绝对主导”等等。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文化非常有利于突破当时的极左意识形态分子对全国思想领域的控制,取得经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种文化却成为了一种粤人身上的深深烙印,渐渐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开始阻碍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科研创新。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粤人对科技文化知识的漠不关心;导致对子女教育的漠不关心;导致广东民营企业家们继续造服装鞋子,因为这里还有那么一点点利润。只要造服装鞋子能有一元钱利润,就不造其他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产品。很多珠三角有钱的企业家也知道要产业升级,但是受文化水平太低的限制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做研发,于是只好将自己的钱投入楼市股市,这样做的后果自然不言自明。近代欧洲,是先有文艺复兴,才有工业革命,出现那么多伟大的工业发明。粤人如果真的要腾笼换鸟,就要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才有希望。粤人的想法是“读书是为了赚钱,当官是为了赚钱,一切都是为了赚钱”,那请问粤人:赚钱是为了什么?粤人肯定会回答:“为了买房买车,为了包二奶,为了自己更爽。。。”。。。那又请问粤人:“你已经有了房有了车有了二奶,你继续赚钱是为了什么。。。。。”粤人再答“买更多的房,买更多的车,包更多的二奶。。。。。”这样的文化是不会出现任何的发明创新的,只能造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粤文化首先要创新,才有经济的二次起飞。2、思想因素:“骄傲自大,井底之蛙”。部分香港人现在认为大陆人是愚昧落后的象征,还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性。现在的大陆人已经很少讲意识形态,香港人却最爱说:“我们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决定了大陆城市包括上海都永远赶不上我们”。请问香港同胞,你们说这些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