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了旋挖成孔的原理,也寓意于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方向。文中较大篇幅系结合工程实践,对旋挖钻成孔工艺特点做了介绍,特别是重点提出控制钻斗升降速度,关注钻斗与孔壁间水动力状态,减少泥水对孔壁的竖向冲刷及粘附作用,从而确保成孔质量。文中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部分参数参考值,有可借鉴之处。
主题词:旋挖灌注桩施工
1.概述
旋挖钻成孔施工法,又称钻头施工法或土钻施工法。据笔者了解它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应用时:是采用人力推动十字扭杠作为旋挖动力,采用滑轮升降钻斗钻杆。下钻钻进时,增接钻杆节段,达到一定深度;提钻卸土时,减卸钻杆节段,使钻斗出地表。因而成孔速度慢,施工效率低。而正反循环泥浆护壁钻孔施工法作为新技术,具有主导地位还是后来的事情。现时随着机械技术的巨大进步,传统的工艺得到了继承发展,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现时采用的旋挖钻成孔施工法,其成孔原理是在一个可闭合开启的钻斗的底部及侧边,镶焊切削刀具,在伸缩钻杆旋转驱动下,旋转切削挖掘土层,同时使切削挖掘下来的土渣进入钻斗内,钻斗装满后提出孔外卸土,如此循环形成桩孔。
f现时一般认为:该方法成孔施工具有低噪音、低振动、扭距大、成孔速度快、无泥浆循环等优点;缺点是在粘性较大的粘土、淤泥土层中施工,回转阻力大,钻进效率低,容易糊钻。该施工法适用于填土、硬土、粉土、砂性土、砂卵砾石层、软中硬基岩等地层,桩孔沉渣少,孔壁泥皮薄,桩侧摩阻力发挥好。
常用的旋挖钻斗有圆锥底(锅底)式、多刃切削式、抓岩式等。它又分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和干作业成孔灌注两类工艺。干作业成孔灌注工艺系采用套管跟进干式旋挖成孔,并边拔套管边灌注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一般认为比较容易。相对而言,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工艺较复杂一些,笔者根据江苏宿(迁)淮(安)高速公路淮安南枢纽立交工程现场施工经验,特做总结分析如下,以期同行指正。
2.工程事例
淮安南枢纽互通式立交工程位于江苏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北侧,该标段长202Km,为宿淮高速公路与宁淮公路交叉,并与宁连高速、205国道相接而设置的。桥梁基础Ф1200mm、Ф1500mm钻孔灌注桩共590根。该地区为平原河网区,处黄泛区平原和淮河冲湖积平原地貌内,地势总体上较为平坦,属于黄淮平原中东部,是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址区人工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水田比邻。地表土质主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