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不小于25mm的平板玻璃;量水器的最小刻度01mL,精度1;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③试验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水泥试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一致。④试验前调整: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⑤水泥浆的拌制顺序:湿抹布擦搅拌锅、搅拌叶,倒入拌合用水,再小心倒入500g水泥(在5s10s内),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⑥标准稠度测定步骤(标准法,15mi
内完成):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浆装入试模(用小刀插捣、轻振数次、刮平),让试杆对准试模的中心并与水泥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当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后记录试杆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以距离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⑦初凝时间的测定加水后30mi
进行第一次测试,试针沉入的位置距试模内壁不
f小于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
测定一次(每次测试的针孔必须有距离),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应立即重复测试一次,当两次结果相同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记录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
表示。⑧终凝时间的测定:初凝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在玻璃板上翻转过来,使大端朝上,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
测试一次,当试针沉入浆体05mm时(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浆体上留下痕迹)时,应立即重复测试一次,当两次结果相同时即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记录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
表示。⑨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给雷氏夹和玻璃板涂油,成型两个试件(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抹平、盖上玻璃板)湿气养护箱养护24h±2h,,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保证整个沸煮过程都能没过试件,并能在30mi
±5mi
内沸腾),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初始距离(精确至05mm),放入沸煮箱(指针朝上、在30mi
±5mi
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180mi
±5mi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沸煮后”距离(放掉热水、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当“膨胀距离”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膨胀距离”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复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3、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①试体是由一份水泥(以质量计)、三份中国ISO标准砂、以05的水灰比拌制而成的40mm×4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