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找一个新产品,始终不渝的就是产品取向。在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狭隘性,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及民营企业长远战略的忽略,忽视民营企业单一产品的竞争到组合产品的竞争、从组合产品的竞争到供应链的竞争,从供应链的竞争到整个产业链的竞争。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属于低层次的“产品竞争”。中国民企产业结构低下主要体现在行业准入门槛低,先期资源投入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白热化,劳动力密集,产品属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最低端等,我们可以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一个人的笑脸,也就是微笑曲线理论,产品研发和营销品牌处与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就是最高点,代表着高附加值;而生产加工制造则处于曲线的中间,也就是最低点,代表着低附加值。同样郎咸平教授也有
f一个类似的“六加一”大物流理论,“六”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一”指加工制造环节,产品的价值增值绝大部分被“六”占有,而“一”得到的不过是残羹冷炙而已。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原生态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生产和家庭工业,服装、制鞋、制革、打火机、眼镜等,已成为温州产业的代名词,先天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密集型产业链条及家族粗放式的治理结构,小农式的管理思维造成了温州民企的产业升级障碍。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达60以上。调查显示,浙江省有超过12的企业用的是6年前更新的设备,而且还有133的企业的主要设备没有更新过,只有不到13企业拥有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设备。近几年有较多一定规模的温州民企进行产业链升级或通过行业“合纵连横”做大,但产业链升级后的管理缺失和人文环境的落后,行业联合后的效率低下及协调难度的增强,无疑都加大了温州民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突显了民企主动治理升级问题的困境。民营经济产业分布变化有如下的特点:1民营经济越来越集中于第三和第二产业,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民营经济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保持了绝对优势。从2007年的统计中看出,就行业分布来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经济主体有8522分布在第三产业。由于第三产业的进入壁垒比较低,造成大量中小型民营经济的过度涌入,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适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肯定是必要的,但无限度的恶性竞争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民营经济遭受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