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重点和难点。在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起步阶段,由于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和水平未曾严格界定,医疗费用的制约机制和管理办法不够完善,加之参保职工对医疗费用节约意识淡薄,医保外部环境不够配套等多方面的原因,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现将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从医疗消费者角度分析1、医疗消费需求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意识与医疗消费意识大增强,由过去的“小病忍一忍,中病等一等,大病急死人”变成现在“有病就医,无病保健”,人们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维护健康,要求检查的项目和使用的药物也向高层次过渡,高度重视保健问题,这无疑加大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从油田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来看,每年诊疗人次递增510,说明我国对医疗消费的需求正进入一个旺盛的时期。2、心理预期偏好。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重复或习惯购买这一商品。医疗产品也具有这一特性。主要表现:病人对病情治疗的心理预期。很多病人特别是医保病人认为医院等级越高、医生越好、仪器越高档、药品越贵越好,
f如果医生不作为则无理取闹,医生只能满足病人的要求。某些医务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缺乏医疗服务成本意识,认为只有好的仪器和好的药品才能治病,这些都导致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费用过度增长。还有一味追求大医院大名医,一般普通病种也上大医院作全面检查,要求使用新、特、贵重药品,盲目听信广告,分不清治疗药品与保健品、食品的批准文号。盲目偏听偏信不良广告,到医药商店自行购买药品使用,或者听信非执业药师的虚假宣传,花费大量金额,购买到非对症治疗药品。无效果后再转入正规医院治疗,所花费用都算在医疗上。
2、疾病谱发生变化,费用构成比例中像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高费用疾病成分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不断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医疗费用较高。因此疾病谱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比上升对医疗费用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值得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北京召开的WHO“慢性非传染病控制综合规划中心主任会议”中不少中外医学专家们预言:大约在2015年,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导致人们死亡的重要原因,那时,发达国家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数将占总死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