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相关理论研究,更不用说实践和试点经验。许多现实问题没经过结合国情的充分论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就大刀阔斧地推进起来,且重心完全放在了规模的扩大上而忽略了其他,前期准备不足也使得后
f期发展中的诸多矛盾逐渐浮上台面。2政府主导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多是在其经济社会充分发展
的基础上,以各高校为主导,依托高校自身内在发展需求逐渐达成的,自发性较强。政府虽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及财政支持,但并不会进行强制性的干预,实际进程还是依靠高校自身完成。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大众化的实施过程,则历来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的目标。同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波澜壮阔的扩招正式启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大推力。可以说,在我国,是政府而非高校,主导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3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行速度过快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多是平稳推进的。如英国高等教育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扩张,70、80年代的调整,到了20世纪末才逐步平稳地实现了大众化。而我国在高校扩招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1999年扩招后,当年各高校招生比上年增加的幅度就高达4815,随着扩招的继续推行,毛入学率也随之大幅提升,在2002年就实现了大众化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8年。这一结果却并不值得我们盲目乐观,因为扩招过快的背后所潜伏着的诸如师资跟不上、学生就业难、教学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隐患已开始凸显,国务院不得不在2006年召开
f的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4教育经费来源单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有问题,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穷国办大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现实。与欧美国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同,我国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财政投入,而较之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推进,政府投入却显得很不到位。教育投入的不足,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又促使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不断膨胀的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的不足。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的问题我国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2002年便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时至今日,我国跨入高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