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人民日报任仲平:重大的战略任务 壮阔的历史征程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
r
r
2005年06月01日0859【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r
r
r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r
r
  历史将记住这一刻: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前景,为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r
r
  这篇重要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这篇重要讲话为标志,我国全面展开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r
r
  (二)新世纪新阶段,人心思变革、思稳定,人们盼发展、盼和谐。老百姓说,和谐社会意味着幼有所护,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生活和美,社会安定。社区工作者说,和谐社会意味着良好的社会风尚,温馨的人际情感,优美的自然环境,户户安居乐业,家家亲情融融。理论工作者说,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于初级阶段,又高于初级阶段,是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运筹得当的社会,是改革配套、发展协调、稳定持续的社会。r
r
  (三)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求。r
r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之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r
r
  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r
r
  (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r
r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