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3。根据研究,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高年级小学生可保持注意30分钟,甚至40分钟。其中,学习困难学生持续注意时间,不仅短,而且更容易分散。另外,对学习成绩优等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作对比。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等生上课时会把注意集中于教师的讲解,而学习困难学生会同时注意教师和教室内外的其他事物4。也就是说学习困难的小学生的选择性注意较学习优等生差。这使得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难于有效地接受知识信息。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内容单调的的对象,活动、变化的对象比静止、固定的对象,容易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更与人的主体状态密切相关,如果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持积极的态度,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就容易对对象保持稳定的注意5。对小学生来讲,一些故事性强,有情节、有丰富变化的插图课文较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论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也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全神贯注的投入这一事物或活动中。
二、提高小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首先,教师生动、丰富、抑扬顿挫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语言的丰富、生动,以及声音的高低起伏、快慢来及时吸引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注意更好的维持和集中。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巧妙、正确地使用教具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教具可以是自己制做的,也可以是现成的教具,比如一些色彩鲜艳的挂图、实物以及一些用投影展示的小动画,它们的特点是,直观性强、色彩鲜艳并有动感,从视觉上极易吸引学生。不过当教具种类多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和顺序,否则不但不能吸引学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感到眼花缭乱。
f再者,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尤其在一堂课的中后期。我们知道人在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时侯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兴趣点,巧设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导课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对新课有所注意。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以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小兔弟弟一大早就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