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总路线(失误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失误二)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注意,党和国家面临这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1971913林彪等人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周恩来、邓小平出来整顿,四人帮仍不罢休。197010毕国峰、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动乱。
额。接下半学期的八下历史: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中国成立后
提出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后
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不久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调整“三不”政策
1990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f1992年汪辜会谈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第14课钢铁长城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导弹驱逐舰1974第一艘核潜艇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各种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故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惠5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万隆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9717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同周恩来举行会谈19722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11025第26届联合国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