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橱窗等途径,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识别腐败变质食品、
f“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
不断增强体质。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一突发事件的监测1.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中的缺勤者进行登记,查明原因。
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医生进行汇总并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市、区疾控中心建立联系,密切关注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的报告1.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电话。2.严格执行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卫生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一)传染病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1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卫生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f2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3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期间,对厕所、粪便、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4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r